大兴安岭林区火灾频发 火险监测助力山火预控

自进入7月以来,我国南方多个省市相继遭受到强降雨影响,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百余条河流均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由此引发的内涝、山洪等自然灾害也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抗洪救灾工作仍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与此相反,位于内蒙古的大兴安岭林区却因数次火灾而引发了众多关注。 根据相关报道,在7月12日到7月13日1天之内,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汗马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图里河、满归、莫尔道嘎、阿龙山及根河林业局等共计发生了13起森林火灾。所幸在林业管理局、消防局等部门的及时扑救下,火灾形势已得到有效控制。经专家初步判断,此次发生的13起火灾均为雷电火灾。但目前,大兴安岭林区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高温、干旱状态,森林防火形势依旧比较严峻。 大兴安岭林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省西北部,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面积大的原始森林,总面积达32.72万平方公里。由于林区内的土壤肥沃且无污染,因此孕育出了茂密且种类繁多的树木,木材贮量基本占国内总数的一半。同时,林区内还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大兴安岭林区在1987年、2015年、2017和2018年先后发生过多次火灾,其中,1987年的火灾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在长达21天的火灾期间,56万公顷的森林被大火吞噬,直接造成高达5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虽然火灾的发生、蔓延与相关部门及人员的疏忽和懈怠有很大关系,但总的来看,防火力量薄弱、专业队伍不健全、林区防火基础设施差及火灾监测、扑救技术的落后等都是造成火灾的重要“元凶”。 通常情况下,森林火灾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只有当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风力和降水量等都达到一定条件时,才有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因此,对林区内的气象条件进行准确监控就能够有效预防森林火灾。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出台并施行了各种森林保护相关的管理条例和办法,不断加强了森林保护的力度。另一方面,无人机、图像识别自动报警、气象监测及遥感等火灾监测预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我国森林火灾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些高科技技术可以对林区内的环境气象状况进行实时、准确的定点定时监测,有效提高火险预警的主动性和准确性。此外,温湿度计、风速仪、万用表、声级计等多种气象监测仪器和设备也能够帮助我们清楚地掌握林区内的气象状况,为火灾预警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直以来,森林都在为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提供着各种各样的能源与资源。但因为人类活动和气候环境等的影响,森林火灾已经变成一种极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只有不断提升森林火灾的预防监测技术,完善森林火灾预警、救助和防护体系,才能真正降低火灾带来的伤亡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