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热潮如同猛兽竟然吞噬了中国的芯片小公司集成电路工资太高了它们仿佛置身火山口边缘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紧

资本热潮如同猛兽,竟然「吞噬」了中国的芯片小公司。集成电路工资太高了,它们仿佛置身火山口边缘,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紧张地等待着那最终的爆发。

随着芯片投资的热度持续升温,2021年,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上的交易量激增。诺安基金经理蔡嵩松凭借其对半导体行业深刻洞察,被捧为明星基金经理。此前,由云岫资本整理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投资金额仅为300亿元,而2020年则猛增至1400亿元,创下历史记录。预计到2021年,全年的投资额将达到1500亿元。

这波浪潮不仅孕育出了一些市值千亿的大型中国芯片企业,还诞生了数十家一年融资5亿元以上的小微企业,这无疑给国产高端芯片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这场风潮也加速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上并购活动的步伐。

一位在国产CPU领域工作多年的高管直言:“在这个产业链中,大部分芯片公司都会倒闭,只有被并购才能算是幸运。”这种判断是否准确?当全球缺芯潮席卷而来时,我们如何看待这场风暴?

科创板开启后,对于以芯片为代表的硬科技公司而言,是个全新世界。在大基金成立之后,即便遭遇2018年的资本新规带来的寒流,但科创板仍旧成为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股强劲力量。到了2021年7月22日,当科创板迎来了开盘两周年之际,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91家,其中32家是半导体相关企业,其总市值超过12万亿元,有19家企业市值超百亿。

华登国际副总裁苏东回顾过去五到十年的变化:“从未见过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小型芯片公司,如今很多上市公司都能实现这一点。”但他也提醒我们,“马太效应”即将降临:资金会聚焦于头部企业,而不是那些初创或中小型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从2020年7月至11月28日,小规模项目(即融资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占比只有7%,但它们却占据了59.6%的总融资额。这意味着尽管资金集中,但对于那些能够获得首次A轮或Pre-A轮融资的小型初创者来说,还有一线希望——至少在短期内。

未来,将会出现一个金字塔结构,其中少数龙头巨擘掌握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专精特新企業则聚焦于三大关键领域:数据中心、智能汽车以及半导体制造。但截至2021年底,国内已有2810家独立的晶圆设计厂商,比去年增加26.7%;然而,如果要形成这样的金字塔结构,大多数这些设计厂商很可能面临并购或者退出市场的情形。

“未来两三年内,我们将看到大量并购案例,”苏东预测道。而顾怀怀进一步分析称:“通过并购,可以帮助这些小型公司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并进入更具流动性的科创板。”

然而,不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存在文化差异。当王楠谈及“吞噬”,他认为这是因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竞争态度。“大家都不服输,只要帐面上有钱,或许还能融到钱,那么即使面临困境,也不会轻易放弃。”

综上所述,当全球缺乏核心技术和原材料时,无疑是推动某些行业发展的一个催化剂。而且,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年代,对于哪些项目能够吸引持续投入,以及哪些只是暂时性的泡沫,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