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制造业需要放弃规模大、均价低的传统做法,以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品牌,为全球中高端市场争取更多空间。
在洗衣机行业里,“低价多销”的模式是否还能持续?如果我们要跟随国家战略步伐,那么谁能成为首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规模扩张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双刃剑,它既带来了市场份额的提升,也伴随着成本和资源消耗的问题。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洗衣机超过95台,这意味着洗衣机市场已经从增量向存量转变,竞争将更加激烈。
外销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0年,我国洗衣机外销总量达2030.1万台,居世界第一。头部品牌如美的、海尔等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细分到均价来看,就呈现出显著差异。LG以205美元的均价位居榜首,而新乐仅有70.2美元。这一差距反映了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平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产品结构决定价格水平,而产品结构与技术水平直接关联。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追求低价销售不仅无法提升自身品牌价值,还可能导致对自身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长远损害。此外,这种模式同样不符合国家倡导的大格局,与国家提出的一系列目标相悖。
出口均价过低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因为它限制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盈利空间。而自主品牌输出模式虽然面临前期挑战,却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为国家打造强大的工业品牌提供机会。
综上所述,“低价多销”并非长久之计,它消耗了资源与红利,为他国创造品牌,同时不利于国内产业升级。在保证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只有实现品质与效率并重才是洗衣机行业乃至整个中国企业新的使命,而非继续坚持单一销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