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制造业需要放弃规模大、均价低的传统做法,以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品牌,为全球中高端市场争取更多空间。
而在洗衣机行业中,“低价多销”的模式是否还要继续呢?如果我们遵循国家战略步伐,谁能成为首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事实上,一方面,随着洗衣机拥有率超过95台/百户,我们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这意味着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从外销数据来看,我国洗衣机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细分到均价,则有显著差异。
LG以205美元作为其产品均价,而海尔、金羚等品牌则远不如。这种差异反映出不同品牌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定位上的差距。而且,与LG相比,其它品牌更倾向于生产波轮或双缸等低端产品,这也影响了它们的平均价格。
然而,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单纯依赖低价策略会对本国产业造成长远伤害。因为尽管短期内可能带来大量销售和创汇,但这并不能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也无法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么选择通过OEM模式快速扩张,但这意味着牺牲自主技术和品牌价值;要么选择自主开发与创新,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两种路径都有其挑战性,但前者只是消耗资源红利,而后者却可能为国家建设带来长效益。
综上所述,在保证可持续、高质发展的前提下,将如何实现既不放弃现有的销售量优势,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是洗衣机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简单地坚持“低价多销”是行不通的,更应朝着提高品质、增强创新能力迈进。这无疑是一场关于工业升级与转型的大戏,它要求所有参与者都必须适应新的规则,并在新环境中寻找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