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橡皮泥 竟可以读取电信号

柔性生物识别传感器是一种结合了柔性电子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的创新产品,它利用柔性材料制成的传感器来捕捉和识别生物特征信息。因此具备了柔软贴合、轻便易携、灵敏度高、耐用性强等优点。也更适合用于智能穿戴设备、医疗健康设备、人机交互设备等。 目前柔性生物识别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主要还是倾向于更高精度和灵敏度,以及更多样化的识别方式。其中,医疗领域对柔性生物识别传感器的发展情况尤为重视。一方面,柔性生物识别传感器能够紧密贴合皮肤,实时监测心率、血压、体温等生理指标。这能够满足在不影响患者起居的情况下,连续、准确的获取患者健康数据,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通过持续监测生理信号,柔性生物识别传感器能够提前检测并预防某些疾病,这有利于更好的实现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柔性生物识别传感器本身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电子元器件,因此其在加工工程中往往需要解决众多的问题,包括材料,这也间接导致了柔性生物识别传感器现阶段价格普遍高昂。 而就在最近,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类似“橡皮泥”的特殊“柔性电路”材料,或许能够为此带来转机。 这种材料由常见的物质制成,它们分 别是由面粉、水、盐、发酵粉和植物油,但是却具备优秀的导电性能,研究人员甚至使用这种柔性电路作为接口,完成了电力或生物电势的测量。而根据实验结果来看,这种新材料性能上与市面上的凝胶电极相比不相上下。正如相关报道说的那样,“这些柔性电路能有效捕捉了各种电生理测量值,如用于记录大脑活动的脑电图(EEG)、记录心脏跳动的心电图(ECG)、用于跟踪眼球运动的眼电图(EOG)以及用于记录肌肉收缩的肌电图(EMG)”。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的成本非常便宜,使用预制黏土,每个电极的成本仅为1美分左右,目前市面上普通电极的平均成本在0.25到1美元之间。并且在价格的基础上,材料本身还具备一定的复用性。据介绍,这种材料具有弹性且能够实现多次成型,重复使用,同时还可以通过以添加更多黏土实现扩容或是断裂修复。 也正因为成本便宜,这种材料在生产柔性生物识别传感器这一应用场景之余,也可以用于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例如生产科教玩具或是用于特殊电路的铺设。总而言之,它的诞生为后续柔性电子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