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晚,高新兴科技集团正式宣布,将以14840.689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天津中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84.86%的股权。这一消息在发布后不久,就被赛文交通网(china_7its)迅速报道并进行了时事快评。随后,在6月30日下午2:00,高新兴举办了投资者关系活动会议,与会者对此次收购及未来电子车牌市场展望提出了诸多疑问。
对于这一收购动机,高新兴给出了明确的回答:首先是对市场利润空间的把握,其次是对全国电子车牌市场规模的估计。据统计,一座中等城市前端硬件成本约为2亿元,而全国100个城市计算下来,这一市场潜力达到了200亿级别。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购不仅标志着高新兴在汽车电子标识领域的大幅扩张,而且也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官方计划,电子车牌业务将得到加速推进,其中参与建设项目包括重庆、银川、兰州、南京、厦门和深圳等地。此外,无锡交通科学研究所正在试点汽车电子标识标准,并计划在北京进一步扩展试点范围。该标准已经提交至国家标准委审核中,其通过时间尚待观察,但一旦获得认证,这项技术将有望向全国范围内普及。
与之相关的是ETC系统,它作为一种功能,是电子车牌的一个子集。不过,从实际应用来看,两者的区别显著。在速度识别要求上,汽车电子标签需要达到120公里/小时以上且识别率超过99%,而ETC则相对宽松。此外,汽车标签采用超高频RFID技术,而ETC使用微波方式;无源性也是两个技术差异的一大特征。而最终影响消费者体验的是应用场景——ETC主要用于高速公路通行,而汽车标签可以在任何拥有读写器的地方工作,使其覆盖面更广泛。
从商业模式角度出发,对于未来电子车牌服务而言,有三种可能实现形式。一种是提供金融支付功能,如商业保险服务;另一种是在数据服务领域形成流量数据,为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清洗后的信息支持;还有一种则是构建完整的后续自动化维护体系,以确保各类设备和软件正常运转。
简而言之,“智能身份”——即电动车牌——依赖于超高频射频(RFID)扫描载有具体信息的小型芯片或条形码。这项技术不仅比传统纸质版驾驶执照、高速通道上的E-ZPass卡片以及卫星导航设备具有更准确、安全、高效可靠、存储容量巨大且性价比极佳等优势,而且由于其独特设计,更易于实施长远战略规划。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到这项革命性的产品将逐步渗透全球交通网络,并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将视频监控与RFID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双重验证方案。在视频监控方面,可实时分析交通流量情况,而利用RFID,则能够精确定位每辆车及其所有者的唯一身份信息。这意味着,即便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由于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模糊不清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检测效果。而RFID系统则不会受到这些因素干扰,因此它成为了一个更加坚固稳定的基础设施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