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子芯片上市公司正被资本热潮的巨浪所吞没

中国光子芯片上市公司正遭遇资本热潮的「吞噬」,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投资新热点。2021年,随着诺安基金经理蔡嵩松被誉为明星基金经理,二级市场火热反映出国内半导体投资的激烈竞争。

数据显示,2019年内地半导体行业投资额仅300亿元,而2020年猛增至14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预计2021年全年将达到1500亿元。此背后,不仅诞生了几家千亿市值的中国芯片公司,也出现了数十家一年融资5亿元的芯片初创公司,为国产高端芯片发展注入动力。

然而,这股资本热潮也加速了中国芯片产业并购潮的到来。一位国产CPU行业高管认为:“在产业链中,大多数芯片公司都会死掉,被并购是最好的命运。”这种判断是否可信?当资本市场像雨滴般均沾时,当何时进入马太效应?并购潮又会以何种方式展开?

在大基金成立以来,大规模投资始于2014年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的带动下,国内半导体投资总额持续增加。但由于美国对中兴和华为的制裁,加上提升国产芯片自主化率的需求,再次刺激了资本对以芯片为代表的国内硬科技公司关注。

科创板作为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在两周年之际,其受理半导体产业链公司上市申请达91家,其中32家挂牌交易,上市企业总市值约1.25万亿元,有19家企业市值超百亿。

华登国际副总裁苏东指出,“5-10年前,国内很难看到年收入超过10亿美金的芯片公司,但2021年的很多chip上的公 司都达到了这个水平。”

但与此同时,一位小米集团产业投资部董事总经理王楠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2021年的chip没有自动驾驶热,不管是从融资还是商业化进展角度而言。”

统计数据显示,从2020年7月至11月28日累计融资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大项目占比近60%,资金聚焦头部大型项目。赵占祥判断未来资金将越来越集中,只剩下少数优秀企业。而实际情况已经开始显现,比如壁仑科技等GPU初创企业即便成立不久,就已获得巨额融资。

雷峰网了解到,GPU初创们能够交答卷时间大概是今年6月,而DPU初创同样吸引大量关注和资金。大禹智芯等DPU初创获得认可,并且顾怀怀分析,由于客户需求决定市场定位,这些龙头企业更容易胜出。

然而,对于未来的金字塔格局,有人提出了担忧:如果形成如此结构,大部分小型甚至专精特新企业可能会被并购或退出市场。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小型或者专精特新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及其他相关设备制造商将面临收购或退出市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