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向纵深推进,以绿色低碳技术作为核心支撑实现“双碳”目标的主体思路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取得积极进展。 绿色低碳技术包括主要通过传统能源清洁利用、节能增效、新能源利用和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等实现减碳、零碳和负碳效果的有关技术,不包括减污、资源循环利用等起到降碳协同效果的绿色技术。绿色低碳技术专利,是指以绿色低碳技术为发明主题的专利,与现有技术相比,应当具有降低碳排放的技术效果。 2016年至2021年,全球绿色低碳专利授权量累计47.1万件,其中,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16万件,占34%,说明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带动力量。近五年来,我国绿色低碳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6.5%,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活跃。 我国在氢能、储能等技术领域专利实现快速增长。2016-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氢能领域专利授权量增长最快,年均增长20.5%,并在储能技术、节电技术、节油技术领域实现两位数以上年均增长。其中,中国对全球氢能和节电技术专利授权量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3/4。 然而,我国绿色低碳专利海外布局仍显薄弱,与美日欧存在一定差距。2016年至2021年,我国专利权人在海外获得绿色低碳专利授权1.5万件,远低于欧洲的7万件、日本的4.8万件、美国的4.5万件和韩国的1.7万件。 为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统计监测,推动绿色专利技术产业化,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编制《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分类体系》(以下简称《分类体系》),聚焦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选取与碳排放直接相关的技术,构建与专利衔接的分类体系,支撑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 《分类体系》采用线分类法,将绿色低碳技术划分为四级技术分支。一级技术分支包括化石能源降碳技术、节能与能量回收利用、清洁能源、储能技术、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等5个技术分支,并包括二级技术分支19个,技术分支56个,四级技术分支62个,共142个。 《分类体系》建立了绿色低碳技术与《国际专利分类表》 的参照关系。绿色低碳技术对应一个或多个国际专利分类,表示该国际专利分类下专利与所述绿色低碳技术相关。 绿色低碳技术建立与国际专利分类的参照关系,经合并去重,共涉及国际专利分类表8个部、47个大类、108个小类、1090个大组、9934个小组。 我国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双碳”战略向纵深推进,现有技术支撑效果逐渐达到极限,不同发展阶段和目标对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以绿色低碳科技理论为统领,全面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实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路径,实现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充分发挥绿色低碳技术的关键支撑作用。 往后,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将继续构建完善绿色低碳专利统计监测机制,积极探索基于专利的绿色低碳创新评价体系和方法,加强绿色低碳专利保护,鼓励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投入和产业化。 相关资料下载: 《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分类体系》.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