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科学发展 研了哪些又普了多少

2023年7月17日,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48位青年科学家上榜。其中,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科学探索奖”也首次迎来了外籍非华裔获奖人……这些“第一次”都让“科学探索奖”在激励科学发展上,实现一定程度的发展。 什么是“科学探索奖” “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是科学家主导的公益性奖项,也是国内大规模、高金额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其宗旨是“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5年来,该奖项始终面向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范围涵盖“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和地球科学、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技术、前沿交叉技术”九大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领域。截至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目前该奖项累计共资助青年科学家248位,这群获奖人来自26个城市,90所科学院所。 那么“科学探索奖”有什么意义?中国有句古话“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从古至今,人才一直是时代发展的关键,“科学探索奖”所做的,不单单是奖励人才,更多的是让青年人才有更多的精力回归科研本身,去尝试、去钻研、去攻克,是让科研能够回归到“科学家说了算”的时代,让青年科研人员有机会“挑大梁,当主角”。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些入选的人才中,有不少对科学技术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悉,截至今年6月,“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有7人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在科学类知名刊物CNS(《细胞》《自然》《科学》)共发表论文29篇。 科学发展 有科研也有科普 可以说,“科学探索奖”是科学发展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重要一笔,但纵观科学产业全貌,其发展的过程却也并没有那么简单。事实上,比起奖励性的奖项,对于科学影响更大的是政策的发展与基础资源的部署。 从早年的“科教兴国”基本发展方针,到后来的大力建设高校实验室与国家级实验室,再到现在全力推进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壁垒,科学的发展其实走的是一个提高全民素养,培育科研人才,实现自主自立的发展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技术受限”,解决问题的方现是“实现自主”,这个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实现目的过程。 如今,电视上大国重器新闻不断,国际期刊上国人科学家层出不穷,就连过去“鸡肋”的国产仪器,也慢慢的被国内市场接受并开始打开国际市场。从这点看,科研是收获了成果的。与此同时,谣言逐渐减少,人们可以更加客观的辨别真科学和伪科学,也侧面体现了科普带来的价值。 但与此同时,高精尖产品依旧是进口产品主导,大量国产仪器核心卖点依旧是进口的部件及技术,说明了至少在科学仪器这块,我们任重道远;散布谣言的营销号依旧借助这短视频混的风生水起,说明科普工作依旧不能马虎。 自然科学发展不是离群索居,我们应该接受并使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探索科学前沿,完成自立自主,让我们能够具备更多的话语权。只有站在平等的位置,我们才能更有底气的去享受世界的研究成果。 因此激励科学发展,推进科学发展,其本身是在推动自身实力的发展,科研和科普,或许始终会是一个“正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