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5年产值将达到1万亿的世纪能源正在被我们拿捏

能源是改善目前环境问题,强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而绿氢则是现阶段打开绿色能源大门的重要钥匙。8月30日,随着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我国的绿氢产业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绿氢工业化应用从理论走向了现实。 而从短期发展以及长远目标来看,该项目的实施也为我国能源产业带来了两个重要的成果。首先是项目的可复制性。该绿氢示范项目解决了光伏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绿氢炼化环节中的难题,构建了一条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稳定的绿氢产业链,因此在合适的时候是可以用于绿电制绿氢产业的扩张的,针对于未来绿色能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绿氢部署之后,给能源市场带来的冲击也不容忽视,一定程度上表示着我国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未来的氢能源需求。作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之一,氢气很早就被寄予厚望。而根据目前国际氢能源委员会发布的《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氢能源需求将增至目前的10倍。而从目前的中国氢能联盟预计的数据来看,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便可以达到1万亿元,而到2050年,绿氢产业链年产值将达12万亿元,氢能将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据超一成的比重。 而回到技术本身,我国能够“拿捏”住绿氢这种“实际能源”一定程度上也归功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推进。绿氢的技术基础是绿电,简单的说就是以潮汐能、光伏、风能为代表的的可再生能源。而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不断在推进传统煤电像光伏电、风电等更替。不仅如此,我国针对淘汰后的风电、光电设备也已经做好了部署,相当于从源头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与此同时,针对现阶段的相关设备,我国也一直进行技术更新,各个光电、风电基地,都在推进设备的创新,完善设备的部署。以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为例,为了满足制氢的用电需求,项目作业团队安装了50多万块光伏板,并且,通过专业的辐照计算软件测算光伏组件的最佳倾角确保大部分的光伏板都能实现接受太阳辐射最大化。光伏板的面板也采用了能量利用率更高的双玻璃面板。更重要的一点是,其中涉及的设备及核心材料,均实现了国产化。 尽管,从长远来看,各国对于绿氢这片蓝海的技术竞争依旧在持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但至少从现阶段的成果来看,我们已经一定程度解决了能源生产方面的难题。后续绿氢在主要应用领域的规模化部署难点,或许就集中在相关转化设备的技术攻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