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
正常的饮用水pH值应在6.5至9.5之间。pH是溶液酸碱度的一个量化标准,低于6.5则偏酸性,可能导致金属腐蚀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高于9.5则偏碱性,会使水变得难以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同时可能存在细菌繁殖的风险。如果检测出的pH值超出这个范围,就需要采取措施调整,使其符合安全标准。
硬度
硬度是衡量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能力,它可以分为软、中等、硬三种类型。在饮用水中,适宜的硬度通常认为是在30-100毫克/升之间。过软或过硬的水都不是理想状态,因为过软会导致管道内壁生锈,而过硬会造成洗涤用品不易溶解,对家电也有损害。此外,不同地区居民习惯也不同,对此有所适应,因此国际上并没有统一规定。
总氮含量
总氮含量包括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氨类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污染水平。WHO建议饮用水中的总氮含量不超过0.05毫克/升,这个限值对于防止潜在的人类健康风险十分重要。当检测结果超标时,即表明源头排放或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如农业废弃物未妥善处理或者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不足。
重金属浓度
重金属如铅、汞、砷等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一旦进入食物链,便容易积累引起慢性毒害。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了各重金属的最大允许浓度限值,其中铅为10微克/升,汞为1微克/升,砷则为50微克/升。在实际工作中,还要考虑到土壤环境因素以及工业活动对地下供水系统的潜在影响,以确保最终饮用者的安全。
细菌计数
细菌计数是评价饮用水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包括总共氏菌(E.Coli)、大肠杆菌及其他病原生物的大规模检测。大肠杆菌作为人类排泄的一部分,在自然环境下很少能长期存活,但它能够快速繁殖,是污染源头识别的关键指示剂。而且,由于其与食源性疾病密切相关,其检出率远低于感染概率意味着可信赖监测数据非常重要,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