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汽车芯片市场如同巨浪般席卷中国吞噬无数小公司

全球十大汽车芯片市场如潮水般吞噬中国小公司,资本热潮席卷整个半导体行业。2021年,芯片投资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诺安基金经理蔡嵩松因重仓半导体而被誉为明星基金经理。二级市场的火热反映出国内半导体投资的狂热。

云岫资本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投资金额为300亿元,而2020年猛增至1400亿元,创下历史记录。预计2021年全年将达到1500亿元。

国内半导体投资的火爆不仅孕育了几家千亿市值的中国芯片公司,也催生了数十家一年融资5亿元以上的初创公司,为国产高端芯片发展注入活力。但与此同时,加速并购潮的资本热潮也在消灭中小企业。

一位国产CPU行业高管认为:“绝大多数芯片公司会死掉,被并购是最好的命运。”这种判断是否可信?雨露均沾的芯片资本市场何时进入马太效应?并购潮以何种方式出现?

科创板开启新篇章

科创板成立,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盘,其中有5家芯片公司首批挂牌上市。

到2021年的7月22日两周年之际,科创板已接收91家半导体产业链公司上市申请,其中32家挂牌交易,上市32家的总市值约1.25万亿元,有19家企业市值超百亿,如中芯国际、华润微、中微等三巨头每个都超过千亿。

“5-10年前,一些国外很难看到收入超过10亿美金的大型项目,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都达到了这个水平。”华登国际副总裁苏东说,“这说明我们的产业正在成长。”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缺芯潮导致需求激增,这些原本增长不大的股票在下半年的表现突飞猛进,有的是翻番甚至更高。这是否能持续吸引资本投入?

马太效应展现:资金聚焦头部

尽管2021年的投资金额和去年的相比略有增加,但资金主要集中在少数头部项目,比如需要大量投入的大型制造工厂或IDM企业。在A轮或Pre-A轮融资方面,也出现了显著增长,从400余起到600余起,这表明早期项目越来越多。

虽然业绩增长迅速,但王楠认为,“没有自动驾驶领域那么火”。他解释道:“GPU和DPU领域比较活跃,大部分是数据中心客户面向,因此绑定几个重要客户就能占据优势。”

统计显示,在过去一年里,只有少量大规模融资案例(超过5亿元人民币),但这些账户却占到了总融资额59.6%(共2,237亿元)。这是因为大型EDA和高端EDA实现盈利所需时间长达五年以上,因此获得大量资金以证明商业化成功即可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即使那些未来的销售目标尚未实现。

未来看法

赵占祥预言,将会有一百多个龙头企业,以及上千个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于数据中心、智能汽车以及半导体制造三大领域。而实际情况显示,只有2810名国内设计师团队竞争这一空间,他们数量自2020以来增加了26.7%意味着许多小规模设计师团队可能被并购或退出市场,最终只剩下几十名领先者存留下来。

“同一种产品七八九个甚至十几个不同的供应商竞争,最终一定会有人淘汰掉,那些淘汰掉的人们最后就会被强大的领导者所收购。”苏东补充道。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两到三年内,我们将见证一系列并购事件,不仅限于美国,因为中国已经上市的大型设计师团队拥有足够财富进行收买,并且正朝着美国模式迈进。

顾怀怀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根据新的审核标准,对于筹备IPO的小型公 司来说,其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合并其他业务来提升其价值,以便能够满足对流动性的需求。”

然而,不同的声音也存在王楠坚持认为,并购在中国困难重重。他解释道:“这里的人性格不同,与美国不同,而且我们并不喜欢服输。如果帐面上的钱还可以继续融 资,即使如此,小心翼翼地维持自己的独立状态也是大家共同的心态。”

随着全球电子设备需求不断增长,这场对于中国小尺寸集成电路生产商来说颇为危机四伏的情况似乎无情地揭示出了一个事实:只有极少数真正能够幸存下去的小尺寸集成电路生产商才能幸免于这场毁灭性的「吞噬」浪潮,而所有其他的小尺寸集成电路生产商则必须准备好迎接他们自己的末日,或许最好的结局就是被某一位更加强大的玩家的「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