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电动悬浮技术 让路途变短让旅途边长

如果说交通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脉络,那么轨道交通就是促进城市群、都市圈要素流动的重要支撑。无论是以地铁为主的中短途轨道交通,还是以高铁为代表的的长途轨道交通,它们几乎都兼顾了运量大、速度快、班次密、安全舒适、准点率高、全天候的优点,并且相较于其他交通模式,轨道交通像电驱方向的转变更加完善,这种能源上的成熟也为这种交通模式带来更低的资费与更小的环境压力。但即便如此,轨道交通依旧有许多发展的空间,像是在平衡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速来缩短路途时间。这也是为什么轨道交通发展到今天,尽管已经十分成熟,但依旧在寻求突破的原因。 而在轨道交通的大家族中,有一种交通工具尤为特别——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运行的列车。由于运行过程中,车与轨之间几乎不存在接触,因此相较于传统列车,在保留低耗、环保、安全的同时,速度更快、噪音更小、舒适感更好,是一种理想化的交通工具。 事实上,我国在磁悬浮上投入的精力不容小觑,并且在上面收获的成果也可圈可点。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拥有中低速磁悬浮技术的国家,并且在2016年就在自主技术支持下,实现了低速磁悬浮的开通试运行。不过后期,受到高铁轮轨技术快速发展影响,以及一些外界因素限制,磁悬浮列车也逐渐成为了过去式,转而进入了高铁时代。 磁悬浮未能进一步普及的外界因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成本以及工艺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在超导磁悬浮前提下的技术约束。 目前可用于磁悬浮列车的技术主要有三种:德国开发的电磁悬浮,日本发明的低温超导磁悬浮,以及我国主推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其中,低温超导磁悬浮与高温超导磁悬浮均属于对超导磁悬浮的一种应用。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超导材料上。简单的说,高温超导在液氮温区(零下196度以上)出现,因此装置更为简单、成本也更容易控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2000年就证明了高温超导磁悬浮车在原理上的可行性。 而就在最近,该技术又收获了新的突破。据悉,4月2日,我国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在吉林长春完成首次悬浮运行。(信息来源:科技日报)而这次成功的运行,既标志了我国在高温超导电动悬浮领域的技术突破,更证明了超导电动磁浮交通系统投入建设的可行性。理论上来说,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有希望成为城际交通的新选择,能够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我国的立体交通网建设工作。试想一下,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坐着时速600公里的列车进行一场旅行,旅行在路途上的时间很短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这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