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风云 让风云尽在掌握

台风“卡努”灵巧的走位,让其在朋友圈成为了话题的中心,尤其是对于身处长三角一带的我们而言,这次台风路线的改变,着实是为周末出行计划提供了帮助。但反观台风本身,作为每年夏季的“常规项目”,这些年来也着实为我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而其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极端天气对于我们生活的巨大威胁。 极端天气的产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常常伴有突发性与随机性,加上这类天气本身破坏性就非常强。尽管,从过去的观测结果来看,大部分的极端天气主要发生在海洋上,不会直接威胁到人类生活的环境,但是每年依旧有不少出现在陆地陆地附近的灾害性天气,其中不乏对城市造成破坏性影响的案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寻找应对极端天气的方式。 其中,对极端天气进行预测并提前预防,是目前已知的应对极端天气较为理想的一种方式,而这背后就涉及到了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了。事实上,如果对相关内容有所关注的读者应该会发现,近两年,在极端天气,尤其是台风这类天气上,我国的预警速度与准确度都有显著的提升。这很大程度上是气象观测网络部署收获的成果。随着航天技术以及卫星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天气预测逐渐从地面转型为地面与太空互相辅助的观测模式,借助卫星我们可以准确的了解到风、雨、云的基本动向,而借助地面测量到的气象数据,则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断未来天气变化的方向。 而就在昨天,风云三号F星(又称风云三号06星)“乘坐”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作为风云三号C星的接替星,风云三号F星上搭载了10台功能强大、性能先进的遥感仪器,有望为极端天气灾害的预防提供巨大的帮助,让风云变化尽在掌握。 据悉,风云三号F星上搭载了新型的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其中,微波温度计大气探测通道17个,微波湿度计大气探测通道15个,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探测通道达3000多个。通道越多意味着大气垂直分层探测越精细。换言之,风云三号F星的检测过程就像是给大气做“CT”,能够细致的探测大气温湿度廓线。不仅如此,微波加光学的检测方式也不易被天气因素所干扰,因此即便是人眼难以捕捉的细节,风云三号F星也能轻松的探测到,为后续天气的精准预测提供支持。 除此之外,卫星上还搭载了新研发的2台紫外高光谱探测仪。一台是用于紫外可见光波段探测的紫外高光谱臭氧天底探测仪,这款仪器幅宽达2900公里,空间分辨率优于7公里,每天都可以“拍摄”一幅全球大气微量成分探测图像。另一台则是紫外高光谱臭氧临边探测仪,可以用来获取大气垂直廓线信息。这两台仪器强强联手也进一步打开了我国卫星紫外高光谱探测的新时代。 相信,随着风云三号F星的顺利运行,我国在极端天气预测以及气象研究上,均会收获不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