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小鼠甲状腺 医用领域前景广阔

【中国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据俄罗斯通讯社近日报道称,俄罗斯宇航员通过空间站上的3D打印机,借助无重力环境,成功打印出了实验鼠的甲状腺。虽然这次生物器官的打印借助了太空的环境优势,但无可厚非为未来3D打印器官助力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与依据。 或许很多人看到这则报道的时候,会觉得3D打印和医疗还存在很远的距离,毕竟要做到替代真实器官工作,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似乎太魔幻了。不过,3D打印在医学领域,其实早有涉及,而且不夸张的说,3D打印对于医疗的帮助作用不容小觑。 事实上,用3D打印技术打印器官并非难事,只是以目前的技术来说,只停留在打印无生命的器官模型和骨骼内植物阶段,换言之,还无法打印出代替工作的“人造器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项技术毫无用处,或者可以说,在骨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的手术中,这项技术已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对于医生来说,手术的进行是一个相对漫长而有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一方面,手术过程中出现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有很大可能造成失败;另一方面,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个体特征。换言之,医生想要成功的进行手术,对于患者的状况需要要有详实的了解才行。 而在CT、核磁共振(MRI)等扫描技术的配合下,3D打印机打印的模型可以近乎完全的还原病人受损的组织结构,如受损的骨关节。而1:1的器官模型可以让医生在手术前就清楚的了解到病人的解剖结构,以及器官的部分状况,并由此作出准备,一定程度上挺高复杂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不仅如此,3D打印的自由度使得其具备一定的“私人订制”特点。当一个人的骨骼因为病变或者意外事故受到破坏时,传统的医疗手段是拼合复位损伤骨骼,等待自然恢复。而遇到一些骨骼损坏严重或者因为其他原因骨骼大面积缺损的,就需要金属植入物的帮助了。目前,3D打印技术在金属植入物中已经有相对成熟的运用了,上已经有86个3D打印植入物产品获批,而在我国,获批的3D打印植入物有两项——“3D打印人工髋关节产品”和“金属3D打印内植物——人工椎体”。 不过就目前而言,由于成本和病质等原因的限制,金属植入物的使用本身就受到一定的限制,3D打印金属植入物的临床使用就更少了。但是考虑到3D打印的自由度,未来如果能够进一步解决成本以及的适用度,配合不同病人的实际状况做到量身定制完全有可能。 针对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其实根本的话题还是3D打印技术本身的成熟度,就目前范围来说,我国医学3D打印水平跟国外是基本同步的。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未来的医学3D打印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科技日报、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