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丝滑的口感让巧克力成为了大众青睐的食品之一,却也让巧克力背负了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坏名声”,以至于许多人明明喜欢巧克力,却只能对其敬而远之。不过近几年,随着有关辟谣以及科普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巧克中的糖分其实主要来自于调味时加入的黄油、白砂糖以及其他调味剂,传统的、纯度较高的黑巧克力也因此成为了相对健康的零食代表。但你知道吗?事实上目前市面上的黑巧克力和我们认知的黑巧克力并不是一个概念,并且许多消费诱导也正是从中产生的。 我们传统认知中“黑巧克力”的概念是源自巧克力的制作工艺。巧克力是以可可豆为主要原料制成。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可可豆先加工成可可液块,并进一步分离。而分离后包含可可脂、可可粉在内的物质又统称为可可固形物。可可固形物的含量决定了巧克力的浓度,浓度越高,苦感和硬度就越高。一般来说,浓度高于70%的巧克力,便是传统认知上的黑巧克力。 但事实上,在我国黑巧克力的定义其实是颜色决定的。是不是觉得匪夷所思?但并非空口无凭。根据GB/T 19343-2016《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中“4.1.1黑巧克力”给出的定义,黑巧克力只呈棕褐色或棕黑色,具有可可苦味的巧克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市面上可以买到浓度标注为56%的黑巧克力产品,因为从商品的角度来说黑巧克力对于可可固形物浓度并没有明确的要求。 换言之我们观念中的“黑巧克力”健康,其实并不能代表市面上销售的标注“黑巧克力”的产品健康,但实际上,不少商家正是用了这个“信息差”诱导消费者来购买产品。 首先是概念层面的误导。黑巧克力之所以健康,主要原因是其富含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以及饱和脂肪酸。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适当摄入可以改善血液流动、降低血压,减小心脏病风险。而饱和脂肪酸则可以帮助吸收油溶性维生素ADEK,在中具备结构功能和能源功能。但是这并不能代表黑巧克力适合用来减肥。黑巧克力本身热量也很高,因此也只能少量食用,也不能作为代餐。换言之现在许多厂家将巧克力与减肥、代餐等概念联系起来并进行广告宣传,本身就是一种营销骗局。 其次是信息标注的诱导。消费者购买黑巧克力时会重点关注浓度标识,但事实上,这个浓度是可以断章取义的。例如市面上某号称98%浓度、无糖、“每日健康”的巧克力产品,其实际的可可脂含量仅仅只有41%(98%浓度的黑巧克力,可可脂浓度应该在50%到67%附近),远不及其应该有的浓度。而其中原因其实仔细看成分表就会发现。这种巧克力中添加了菊粉,这是一种在食品里充当膳食纤维的添加剂,本身无害,但使用了后,产品类型就不是“黑巧克力”了,而是“混合型巧克力制品”。而之所以消费者还会将其当做黑巧克力,一个是因为缺乏“混合型巧克力制品”的概念,另一个原因在于这类产品在名称中使用了诸如“黑巧克力”“黑巧”这类的名词。 换言之,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如果真的是处于营养需求将巧克力作为少量食用的零食购买,在购买的过程中应该从配料表着手,重点关注其可可固形物含量以及产品类型,并且避免购买代可可脂巧克力。确保这些,购买到的巧克力会相对健康并且货真价实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