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可能最早于明年1月底与中国签署天然气供应合同,但双方在天然气价格方面仍然存在分歧,所以其合同签署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执行长阿列克谢·米勒最近透露,该公司可能最早明年1月底与中国签署天然气供应合同。然而,对见惯中俄在天然气谈判上“分分合合”的人士来说,就此认为中俄天然气2014年破局有望,仍显“天真”。 “马上签署”有“水分” “马上签署,即将达成,这种说辞我们见得还不够多吗?”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主任刘华芹反问道。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副总理级别的中俄能源谈判代表会晤就达9次,这还不算每次在高层互访期间和平时进行的公司级别磋商,其间多次传出天然气合同签订“时间表”的消息。最近的一次就在今年6月,米勒当时称,“2013年年底前,中俄有望谈拢价格,签署长期合同”。 刘华芹认为“最早明年1月”这种“下不封底”的时间承诺十足“敷衍”,表述也有“水分”。她指出,报道以今年9月双方就包括供应量、开始供应时间、支付和照付不议等基本条款达成共识作为论据,她由此认为“从一开始谈,中俄在这些方面就没有分歧”。 在12月17日俄罗斯《公报》消息中,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所研究员田春生发现,“渴望于中国春节假期前达成天然气供应合同”的俄天然气公司,其2014年投资项目中,并未包括向中国输气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建设项目及其供气基地恰扬金斯克气田改造项目。 事实上,米勒显然也心知肚明,回答提问时加入了前提:“合同已经基本就绪,我们只需要就基本价格达成一致了。” 而价格恰是从头至尾一直困扰中俄天然气谈判的根本症结。刘华芹称,谈那么多年都没结果,再谈区区几个月也难有突破。 价格,还是价格 长期以来,俄罗斯较高的油气储量、中国较高的油气需求,决定了中俄对于天然气的态度: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可惜“两情相悦”的买卖却被卡在了“价格”上。 刘华芹介绍,站在俄罗斯角度,俄罗斯向主要客户欧洲的天然气出口价格在350美元/立方千米以上,因此也希望输往中国的天然气价格能与此一致,否则单方面价格差距可能会招致欧洲不满,要求下调天然气价格。 刘华芹指出,站在中国角度,我国希望俄罗斯出口天然气价格能够在235美元/立方千米左右,毕竟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尚未与国际接轨,贸然接受较高价格条件会引起国内其他消费品甚至是工业品价格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动荡等一系列负面结果。 基于上述分析,田春生直言,在基本层面上,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已无太大转圜余地,未来只能期待国际环境改变助推。 田春生表示,债务危机持续打压欧洲天然气需求,加上美国页岩气带来的未来能源多渠道供应的压力,令依靠资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俄罗斯必须全力开拓天然气出口渠道,同时从价格等方面入手,保证俄罗斯能源供给的绝对竞争力。 最近,俄罗斯承诺乌克兰有机会以268.5美元/千立方米的价格从俄气公司采购天然气。而此前,乌克兰所购买的天然气价格约达400美元。“这一价格已经接近中国进口天然气的心理价位,这是俄罗斯基于外部压力和拉拢乌克兰进入关税同盟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中俄之间尚不具备后者的有利条件,但至少给中国低价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提供了范例。”田春生直言。 同时,中国方面也在推动国内天然气价改。田春生认为,中俄双方都在寻找价格的契合点。基于此,她乐观估计,2014年年底前,中俄有50%的几率达成天然气购买合同。 不过,刘华芹等仍然认为,虽然国际国内利于中俄签署天然气购买合同的消息逐渐出现,但对天然气价格分歧的弥合作用见效慢,中俄天然气合同签署仍是一个希望就在眼前但路途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