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热潮如同洪流卷走了中国微小的芯片创业者仿佛在追逐那些隐藏于晶体管与集成电路之间的奥秘

资本热潮如同汹涌的海浪,将中国微型芯片初创企业卷入其深渊。背后,人们追逐着晶体管与集成电路之间的奥秘,仿佛在寻找那些构建芯片基础结构之谜的线索。

自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的成立以来,国内半导体投资经历了几次波动。在美国对中兴和华为的制裁和提升国产芯片自主化率需求下,加上科创板的推出,这股热潮再次燃起。

云岫资本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投资额达到300亿元,而2020年猛增至1400亿元,再到预计2021年的1500亿元。这不仅促成了几家市值千亿的大型中国芯片公司,也孕育了数十家一年融资5亿元以上的小型初创公司,为国产高端芯片发展注入活力。

然而,与此同时,资本热潮也加速了中国芯片产业并购潮的到来。一位高级CPU行业管理者指出:“在产业链中,大多数芯片公司都会失败,被并购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这种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在均匀分配于所有角落的芯片资本市场何时会陷入马太效应?并购潮又将以何种形式出现?

就在这前夕,一场关于千亿级别资金、上市公司万亿市值的大风暴正在悄然降临。国内半导体领域经历了几轮大规模投资浪潮,其中最近一波始于2014年的“大基金”。这一系列举措激发了对国产硬科技企业特别是代表性的国产核心技术——电子元件(即“芯片”)领域的一般关注。

不过,在遇见了一系列新规之后,一级市场募资和投入量都显著下降,使得总金额出现回落直至2020年才重新增长。赵占祥认为:“科创板带领一级市场走出了寒冬,而2021年的表现非常好。”

随着时间推移,科创板已成为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强国战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改革举措。在两周年纪念日里,有91家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申请挂牌交易,其中32家成功上市,其总市值接近1.25万亿元,有19家超过百亿,并有三巨头超越千亿:中晶国际、华润微、中微。

苏东表示,“五至十年前,在国内几乎无法看到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人口普查部门,但现在很多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据Wind数据截至11月29日,当天共有362个科创板上市公司,其中56个属于半导体业界。而其中10强中,就有26.35%由半导体占据,这些数字反映出当下的趋势及潜力巨大的市场机会。

尽管如此,小米集团产业投资部董事总经理王楠持不同意见,他认为,“虽然有一些未来的A轮或Pre-A轮项目被认可,但实际情况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指出,“对于小米而言,我们更看重的是产品性能及其商业价值,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资金”。

统计显示,从7月1日至11月28日期间,只有少数几个大项目获得超过5亿元人民币融资,他们只占融资数量总比重为7%,但却贡献了59.6%(2,237亿元)的融资总额。这意味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明显感受到资金流向头部企业和主要集中在特定领域,如GPU等的大型EDA设备生产商。

赵占祥进一步解释说:“未来可能会继续持续投入,但很可能变得越来越集中。目前大量新项目涌现出来,比如AI时代刚开始一样,大型核心技术研发项目几年后只能留下最优秀的一部分。”

事实证明,不久前壁仞科技宣布B轮估算47亿元筹款,而摩尔线程则完成20億人民币A轮筹款。此外沐曦集成电路去年8月也完成10億人民币A轮筹款。此类新闻不断增加,让人猜测这些初创业务似乎能够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并且未来六个月内,他们将交代答卷,即是否能够生存下来。

无论如何,对于这些专注于GPU或DPU设计开发的小巧初創企業来说,它們獲得資金與關注並非難事,這種熱情尤其集中於面向數據中心市場的事業單位。

顾怀怀認為:“由于現在這些產品主要面對的是數據中心客戶,因此它們需要結合幾個重要雲端服務提供商,以便能夠勝任市場競爭。”

赵占祥則預測未來中國將會形成一個金字塔式格局,即不到100個龍頭企業與幾千個專精特新企業聚焦於資料中心、大車隊智能汽車以及製造三大領域。但實際統計顯示截止12月底,全國僅有的設計所就已經達2810多間,比去年的增加26.7%。

這表明,如果中國想要形成金字塔格局,大部分小尺寸企業將會被併購或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