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军推动国产汽车芯片自主可控合作与竞争并重促进全球十大芯片市场健康发展

作为全球十大汽车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半导体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的关注,也成为了推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在美国封锁政策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国产汽车芯片替代的情绪高涨,但对于当下的热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提出了明确的看法:“我们要防止极端主义和封闭思想,不能用代替思维作为发展的主旋律。”他强调,“主旋律应该是开放、合作。”

从十五年的发展来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增长,产值增长近14倍,远高于全球4.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各个环节销售额均超过2000亿元,其中芯片设计业增速最快,从2004年的84.5亿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3063.5亿元,是三业中唯一15年增长率都为正值的环节,并且超越成为全球第二大设计业聚集地。

然而,在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装备、存储设备、显示及视频系统中的核心芯片领域,国产芯片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对高端芯片依赖程度也很高。进口集成电路价值从2177.2亿美元增长到3064.3亿美元,即使在中低端产品整体替代比较强的情况下,也存在着显著差距。

面对国际关系和疫情带来的挑战,以及预测到的半导体市场可能下降趋势,魏少军呼吁保持冷静的心态,并指出:“中国已经融入全球技术体系,不可以走回头路。” 他认为,我们需要走向国际化,而不是脱钩,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技术。

总之,在推动国产汽车芯片自主可控方面,我们需要既注重合作又重视竞争,以实现健康发展。此外,还应重新审视整个半导体产业五大板块:设计、制造、封测、装配和材料,以及尊重产业发展规律,不急于冒进,同时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加大投入以促进自身技术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