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岛津制作所日前发售了一款阿兹海默症血液检测装置,可以利用几滴血检测出致病物质“β-淀粉样蛋白”的血液沉积量,作为检测发病迹象的指标。该设备售价约为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85万元)。 比起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这一名字对一般人来说更为熟悉,也更加概括出了这一无法根治的疾病的特征——多发于老年人以及以全面性痴呆为主要表现。阿兹海默症的患者将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例如记忆障碍、视空间技能损害、行为和人格改变等,并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丧失日常生活能力。 近年来全球阿兹海默症的发病率正在明显上升,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是5%,85岁以上发病率就将达到30%以上。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症协会的数据,2019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症患病人数超过5000万,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加到1.52亿。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可以预计阿兹海默症的患病情况将会越来越严重。 阿尔茨海默症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只能够通过服用药物以及一些非药物治疗项目延缓病情发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因此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检测诊断对于控制病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仍然没有一种足够准确的方法可以对阿尔茨海默症进行确定的早期诊断,临床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联合诊断,即以阿尔茨海默症临床表现与阿尔茨海默症病理相一致的生物标志物联合的诊断模式。用于辅助诊断生物标志物检查主要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脊液CSF检查、外周血抗体检查和外泌体检查等。利用质谱仪进行的外周血抗体检查和利用QPCR进行的外泌体检查技术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影响较大的是β类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该假说认为β类淀粉样蛋白实在脑内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症病理改变的中心环节,因此β类淀粉样蛋白是临床诊断主要的生物标志物之一。临床上检测β类淀粉样蛋白主要采用神经影像学检查中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PET)和脑脊液CSF检查。而岛津发售的检测设备采用的样品是血液,属于外周血抗体检查,与前两种方法相比,采样更方便,对患者的伤害更小,并且早期诊断效果更好。 岛津首先将面向制药企业及临床检测企业销售该设备。对于制药来说,去除β类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的主要疗效。通过检测患者体内β类淀粉样蛋白的含量,制药企业可以更快评价新药的用药效果,从而加速新药研发。而对于临床检测来说,岛津的这款设备无法作为单独的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方法,其定位是掌握病情的辅助设备。准确性和价格都影响了该设备在临床检测中的进一步普及。 然而这一设备作为首款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症血液检测装置,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检测技术的发展无疑是意义重大的。除岛津之外,还有很多研究机构在阿尔茨海默诊断技术上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也许会有更多检测设备出现,帮助人类减少阿兹海默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