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航天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要求日益提高。近日,由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航天材料标准化领域委员会(CSTM/FC57)归口提出的《航天材料光学性能原位测试方法》团体标准(立项号:CSTM LX 5700 01365-2023)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按照《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公开广泛征求意见。该标准旨在规范航天材料光学性能原位测试的流程和方法,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航天材料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航天材料在轨期间将受到空间真空、温度、紫外、空间辐射等环境的影响,造成航天材料光谱反射率、光谱透射率、吸收率等性能的退化,严重影响航天器组件的在轨功能,进而影响航天器的在轨安全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对航天材料光学性能的在轨变化进行测试。 然而,航天材料的光学性能受真空的影响较大,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大气环境尤其是氧气的存在可以对航天材料光学性能带来回复效应。因此,针对航天材料光学性能的在轨变化试验和测试,需要对其开展原位测试。 航天材料的光学性能原位测试方法较多,常用的为光谱法测试和积分球法测试,可以获得在真空环境下航天材料光谱反射率、透射率等光学性能,以用于航天材料光学性能的在轨预示、航天材料选用等,以保障航天器的在轨安全和高可靠性。 国内外相关单位发布的关于光学性能测试的标准主要集中在大气环境中,针对航天材料光学性能原位测试的标准未见发布。 在测试研究方面,我国的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基于应用需求,多年从事航天材料光学性能原位测试技术研究,搭建了基于光谱法测试和积分球法测试的原位测试装置,对各类光学增透器件、反射器件等开展了试验研究和测试。但尚未建立相关标准规范。 随着我国航天器发射的数量逐渐增多,尤其是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各类光学相关材料和器件在轨应用越来越多,亟需针对航天材料的光学性能原位测试建立相关标准规范,以指导我国航天材料的光学性能原位测试分析。 本标准来自于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航天材料标准化领域委员会(CSTM/FC57)标准编制计划,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起草,编制时间为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 本文件规定了航天材料光学性能原位测试的目的、范围和精度、原理、设备、条件、试样、程序和 数据处理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航天材料及其空间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中的反射率、透射率、吸收率等的原位测试。 《航天材料光学性能原位测试方法》标准的建立,一方面将为航天光学类材料的研发提供测试方法,为提升我国航天光学材料的研制水平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将为航天材料的保证鉴定试验提供测试方法,保障航天材料光学性能测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而为航天器的设计和光学元件及相关组件的在轨服役性能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