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小家电企业掌门人怎样才能好好活下去

8月21日下午,乐途电器办公楼三楼展厅,黎明阳望着一排落地电风扇,回想起15年前自己的高光时刻。他2002至2008年曾是阿里巴巴的VIP客户,2008年成为阿里巴巴国际在大中华区的代言人。

如今头发变白了的黎明阳,在琢磨如何延续自己的生意。乐途电器曾帮美国一二线的风扇品牌做代工,2020年电风扇出口量曾达220万台,八成出口美国;可是,次年订单腰斩,2022~2023年每年的出口订单量更进一步缩减到60~70万台,仅为高峰期的三分之一。

为了活下去,乐途电器把自己租用的两栋厂房中的一栋外租出去。承租方之一的胜一达,是乐途电器等多家企业的五金件供应商。胜一达的董事长左智勇也无奈地说,一个客户的订单就少六成,他的公司今年6、7月份都是亏损的,“我拼命地撑着,希望看到希望”。

做风扇代工厂的王强,也感到上半年形势比较严峻。“全球市场下滑,订单少了,大家抢饭吃。”

第一财经记者近期采访了三位中小制造企业掌门人,他们均表示,当下出口业务受到冲击,工厂已经减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向创新的转型,以及市场的逐渐好转。

流失的订单

大约三年时间,乐途电器的电风扇出口量就从220万台,降低到了60万台左右。

美国近年在供应链上“去中国化”,中间贸易商不再把所有订单放在中国。地理位置上,越南靠近中国,部分华人在当地投资设厂,一些风扇的出口订单就流到越南。黎明阳估计,乐途电器丢失的订单中,有一半流到越南,另一半流到国内成本更低的地方。

据黎明阳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近年有一家电机厂去越南设厂,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高,50~60人的工厂,电机的年产能达到400多万台。最近五年内,越南的电机制造产业实现肉眼可见地成长。黎明阳说,他的客户现在会去越南买电机。电机厂的迁移,奠定了越南电风扇产业崛起的基础。

从关税看,越南出口电风扇到美国是零关税,中国出口电风扇到美国要征5%的关税。

所以,新冠疫情发生后的第一年(2020年),中国对疫情管控得好、供应链恢复快,乐途的出口订单爆涨,但是疫情后的第二、第三年(2021年、2022年),随着海外工厂逐步复产,乐途的订单就减少了50%~60%。一些小家电工厂在越南、泰国、印度、印尼等国找机会。

除了越南,一些订单流到江门等做廉价风扇的地方。黎明阳说,“我们做16英寸的风扇,是扇叶16英寸,但江门做的16英寸风扇,是网罩16英寸,实质是变相降规格。”

下游整机厂的客户订单萎缩,使上游五金等配件工厂也生存艰难。

左智勇说,胜一达有30多个客户,其中做医疗设备的客户有十多个、做家电的客户约20个。往年他的五金厂,年产值达1000万元,今年做600万元都成问题。“医疗设备行业发展放缓得没这么快,家电行业的订单减少得很快,今年家电五金件估计只有200万生意。”

他的家电客户,有的做电风扇,有的做电暖器,有的做灯饰,有的做温控器,它们约有一半的订单转移到国外,如风扇订单转到越南,灯饰订单转到印度,温控器订单转到孟加拉。

减员

左智勇是四川绵阳人,18年前跟着一家国有控股的家电企业到沿海发展。如今为了弥补丢失的订单,下调单价,一调就没利润。

“不要说赚钱,现在工厂能正常运营就烧高香”。左智勇对记者说,他把希望寄托在下半年。他说,今年接单只为保住30多个工人。如果订单来了而不能按时交付,每单会被罚2万元。

在海外需求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减员成为一些中小制造企业不得不做的举措。

“我们去年开始亏损,现在只有200员工,高峰期时有超800名员工”。同样做风扇代工厂的王强,也感到上半年形势比较严峻。他主攻欧洲市场,2020、2021年高峰期每年做2亿元生意。这两年由于欧洲市场消化库存,今年他的生意只有1亿元左右,减少了一半,而且毛利率逐年下降。“全球市场下滑,订单少了,大家抢饭吃。”

王强感受到的压力,来自于各个层面。欧洲市场受通胀影响,购买力减弱,订单减少;中国一些小家电产能转移到东南亚,又分流了订单;在国内,宁波一带的供应链成本控制较好且得到政府扶持,也有海外客户把订单转到宁波。“现在行业‘内卷’厉害,企业牺牲利润来抢订单。”

疫情之前,乐途电器的员工有140人,现在只剩下90多人。随着美国订单的减少,不少工人返乡去了。

而且,新时代的年轻人在流水线上工作的意愿明显降低了。

“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40~50岁,年轻人不愿过来做。”黎明阳说,年轻人宁愿做直播电商、送外卖,赚8000~9000元/月,也不愿到传统的制造业工厂,在生产线上干活,拿4000~5000元/月。相比之下,越南工厂可以招到更多年轻的劳动力。

如同左智勇,黎明阳也把希望寄托在下半年市场的好转。他2009年~2022年都没参加广交会,2023年才再次参加春交会,以开发出欧洲客户。今年中国在疫情后重新打开国门,客人询问得多了。最近,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至7.31∶1.汇率调整也有利于中国产品重新扩大出口。电风扇出口企业一般9月会开始谈明年的订单,黎明阳预计,2024年的订单会更好些,国家也会支持企业出口。

“我们暂时没有海外设厂计划”,资本实力相对较强的王强说,中国未来做低附加值产品的工厂将关闭,或会转移到东南亚。

转型对策

“我们将来会发展跨境电商,把中国品牌打出去,现在正在筹备。”王强对第一财经表示,他计划明年先在号称“南美亚马逊”的电商平台“Mercado”开拓墨西哥、巴西、智利等中南美洲国家市场。因为这个市场有消费力,他们的产品也合适,目前已开始发展线下客户。

此前,王强公司的营收中,南美业务占比只有10%。他认为,今后业务的突破口在国际下沉市场,南美电风扇市场在上升,与北半球的业务刚好是反季节的,可以提高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欧洲市场成熟,很难接受新品牌,而南美、东南亚的消费者更重产品性价比。”

王强定的新产品方向,一是户外类电器,二是露营移动空调,总之会做尺寸更大、开模成本更高的产品,或者需要压缩机的产品,往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我们会工贸结合,收集客户的需求,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自己不能做的委托别人做,向服务型转变。”

产品创新的重要性,逐渐超越成本比拼。今年,王强聘请了法国设计师,成为他们工厂5家设计师合作方之一。

王强的工厂生产风扇27年了,几年前开始把铁皮棚的厂房改建为现代化厂房,厂区改造为产业园。现在他的工厂只用其中两栋新厂房,其他物业出租,也为企业转型积蓄了力量。“我还在考虑股权投资,可以是家电上下游,或者家电之外的潜力行业,比如储能、养老及医美行业。”

“一定要搞创意,否则死斗价,斗不过没有门槛的企业。”黎明阳最近与供应商一起研发出一款触摸即停的电风扇,这将是争取明年订单的有特别卖点的产品之一。“我们已申请专利,最大供应链在中国,最大目标市场在欧洲和美国,这些地方都在做专利申请。”

此外,黎明阳还在做可直接接水龙头的喷雾风扇、双扇叶风扇、用直流电的窗口扇、可组合的电暖炉等新产品。

左智勇在艰难的环境下,今年仍投入了100多万元更新设备,以提高五金配件的生产自动化水平和制造效率。

“原来人工3000~4000元/月,现在开到5000~6000元/月,也没人做。”左智勇认为,中国制造业的产能供大于求,产品的成本竞争力在减弱。

左智勇对记者表示,他的一位做电暖器的客户,咬着牙花几十万元去国外参展,也不知道能否赚回展费和路费。左智勇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大家都在“内卷”,出路还是“走出去”。

王强对第一财经表示,国内的产业升级有几条可能的路径,“一是去劳动密集型,现在工人工资上升到5000~6000元/月,仍很难招工,年轻人不愿到工厂;二是科技革新,做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三是行业协会加强自律,减少恶性竞争,尽管优胜劣汰无可避免。”

(文中王强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