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已经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市政府正式签署了智能公交建设项目的合同,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执行阶段。2022年3月18日,海信在线上召开媒体沟通会议,正式宣布了这一进展。这一项目是海信智能交通在海外承建的首单智能交通集成项目,此举意味着中国智能交通技术标准开始系统地走向海外市场。
图:海信出席亚的斯亚贝巴市政府签约仪式
或许是历史的巧合,也许是海信与非洲之间的特殊缘分。1994年,海信进军南非市场,从此打响了旗下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第一枪,并迅速成为当地的第一大店品牌。28年后,海信智能交通项目首次落地海外,开启了广袤非洲大地上的新篇章。
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牟三钢在发布会上介绍道,本次海信与亚的斯亚贝巴市政府签署的智能公交项目建设周期为21个月。该项目建成之后,市民可以通过App、电子乘客信息屏幕等获取公交实时信息。公交企业也可以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以及智能调度,实现客流与运力匹配分析、资源投入分析、机务物资指标监控等多种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图:海信在国内的智慧公交项目建设案例
亚的斯亚贝巴是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也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常驻人口约500万。由于交通拥堵问题,乘坐公交车是当地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然而,在高峰时段,公交车站总是排长队等候,令市民十分苦恼。该智能公交项目的实施,有望有效缓解城市公交拥堵,提高公交旅客服务水平,为亚的斯亚贝巴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公共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十米队和等待半小时的常态,因此公共交通急需进行智能化升级。
当地政府对海信项目的实施也十分紧迫。在当地时间3月14日的签约仪式上,亚的斯亚贝巴市长阿达内克·阿贝贝表示,利用海信建设的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将提高当地巴士运营能力,改善当地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得益于世界银行的资金支持,2021年3月,亚的斯亚贝巴交通局正式发出公告,招标对当地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该招标吸引了中国多家企业的关注,海信和山东高速组成联合体参与其中。作为世界银行的项目,该招标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入口难度颇高。
这项招标对企业的过往业绩和技术实力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如至少要有一项不低于1200万美元的已验收项目。牟三钢介绍说,海信是中国智能交通企业中为数不多能够达到招标门槛要求的企业之一。在招投标过程中,他们采取了各种方式了解当地现状和技术要求,不断优化方案。最终,海信和山东高速集团组成的联合体在经过长达9个月的激烈角逐后,成功突围。该联合体以技术指标和价格指标双重第一的优势成功中标,胜出多家竞标企业。
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公交车站
埃塞俄比亚是整个非洲唯一没有被殖民过的国家,因此非常看重保护当地企业和人民的利益。这也给非洲市场的企业参与项目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牟三钢说道。在这次中标过程中,海信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业内的高度认可,为海信智能交通的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和示范作用。
虽然埃塞俄比亚近年来不断改善各项硬件基础设施,尤其是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地区变化明显,但由于缺乏先进管理模式和智能化技术,进步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海信网络科技公司陈效文经理表示,他已完成当地分公司的注册,并和同事一起初步组建了一支执行队伍。他认为,海信智慧公交系统项目的建成至少能帮助当地公共交通水平跨越20年,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时间的跨越,并切实改进当地的交通状况。这让他深感使命重大,决心把海信智能交通出海的第一个工程做成模范工程。
海信在智能交通领域有着20多年的技术深耕。自1998年切入智能交通领域以来,海信连续10年在中国智能交通行业中处于业绩第一位,常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占有率高达70%。海信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应用于全国169个城市。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7-2021年度交通大数据分析报告,海信智能交通在各项指标中均位列前茅。
根据《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海信智能交通方案已经帮助19座城市登上了缓堵榜单,连续5年在城市缓解拥堵TOP10榜单上占据半壁江山。
牟三钢表示,海信以前主要是与央企合作搭车出海,无法凭借自身技术吸引客户,也未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海外营销能力。与埃塞俄比亚合作的这个项目是海信在海外承建的首个智能交通集成项目,标志着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智能交通企业迎来了整体系统出海,输出技术模式的时代。
未来,海信智能交通还将继续加速海外扩展。目前,已经在埃塞俄比亚、南非、西班牙、巴西等国家布局。而且,海信还将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来实现本地化,让智能交通系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道路网络和行车习惯,并深度融入当地的科技和人才生态系统,以此更好地为当地市民服务。
牟三钢透露,海信智能交通未来将把重心放在欧洲市场的东欧部分,特别是选择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等国家进行初步的项目开展。此外,海信还将扩展至非洲、迪拜、印尼、泰国、越南、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各项项目正在积极跟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