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市场一季度剖析加速出现大鱼吃小鱼现象

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地域、通货膨胀和美国加息等多方面的冲击。这种不景气的背景下,全电市场规模自然难以实现意外的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平板电视出货规模为4862万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5%,并延续了7个季度的下跌趋势。

对于各个细分市场,除了东南亚和北美市场相对稳定外,其他地区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战争和通货膨胀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欧洲地区持续衰退,中国市场下滑超过10%,而亚洲及中东非洲地区也维持5%以上的下跌。

连续七个季度的持续下跌,尤其是重要市场欧洲和中国市场超过10个点的下滑,表明全电市场可能进入”从存量到减量”的新时代。在这样的窘境下,全电品牌格局必然会出现巨大的波动。

群智咨询对全电市场各品牌的走势进行了一季度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论调。

TOP5品牌确立了强者更强的地位,而TOP10之外的品牌则越来越被边缘化。

群智咨询(Sigmaintell)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全球平板电视品牌格局排名中,TOP15的品牌与相关出货量的走势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其中一点可贵的是,海信和TCL品牌在全球彩电市场继续领跑,默默谱写着中国彩电龙头对日韩品牌的超越与追赶的剧情。

 

第一季度,海信和TCL持续稳居全球电视市场前三强,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中表现突出。其中,海信的自有品牌出货总量达到603万台,同比显著增长32.1%,排名全球第二,并且市场份额同比提升了3.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TCL自有品牌出货总量为541万台,同比增长15.8%,在全球市场排名前三,并且市场份额同比提升了2个百分点。

以TOP5品牌的增长速度来看,海信和TCL品牌不仅保持了持续增长,而且还保持了超过10个

万象更新,彩电市场的升降也不可避免。在当前降温的市场环境下,海信和TCL彩电品牌持续保持超越和追赶的态势,继续高歌猛进。获得32.1%的增速的海信品牌更是在全球市场中独树一帜。

与此同时,韩国彩电双巨头三星和LG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全球市场中,三星虽然以920万台的出货量继续高居第一,但同比下滑了15.6%。而LG更加不幸,一季度只有526万台的出货量,同比下滑了14.2%,全球排名跌至第四位,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中国彩电双雄海信和TCL继续以15个点以上的增长率保持正增长,而三星和LG则面临着15个点以上的负增长。这种正负因果的态势,展示了中国彩电已经成为压倒性的领导者,全面挑战着韩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

全球彩电市场中的竞争真似天道轮回,马太效应愈发显现。群智咨询(Sigmaintell)的数据表明,全球市场前五品牌,从2019年的50%份额,增长到了2023年的60%,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因此,彩电品牌的格局变得更加分层。 在此形势之下,中国彩电牢牢占据榜首的地位,其统治地位在全球市场中迅速崛起。一季度,三星、海信、TCL、LG这四家品牌的出货量均超过了500万台,共同构成了彩电市场毋庸置疑的第一集团。而小米虽然跻身前五强,但其出货量只有290万台,与前四名的巨大差距,使得小米依然属于第二集团,与其身后的创维、飞利浦、索尼、夏普等品牌在市场格局中差距更为显著。

总体来看,随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彩电市场分层加剧,头部品牌份额不断提升,彩电品牌在市场中寻求增长、突围、稳定,迎接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彩电市场与事物变迁的契合永恒,市场规模之争也成为行业的焦点。在一季度整体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彩电品牌面临着更为激烈的挑战和赛道。在前十品牌门槛降低的情况下,只要达到100万台销量,就可以冲入全球前十,这并非因为市场变得更容易,而是因为头部品牌更加强大,而尾部品牌显著萎靡。 对于那些销量不足百万的品牌,例如海尔、长虹、松下、康佳、华为等,一季度的表现更加不容乐观。即便在以智慧屏为标志的彩电市场中,品牌竞争也是惨烈的。令人惊讶的是,华为这个作为行业变量的品牌,其一季度的销售量仅有20万台,排名第十五位。 在目前市场的整体萎缩中,行业规模的角逐已经变成了生死之争。行业专家认为,销售量不足百万的品牌必须面对着你增我减的竞争,必然会出现进一步的市场分化。彩电市场的变化也预示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所有品牌必须时刻谨记变化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当今的商业竞争中,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品牌和产品挑战市场现有格局,既有品牌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同时也有新生品牌不断崛起,向现有的头部品牌发起冲击。当越来越多的品牌争夺市场份额时,市场格局日趋复杂,那些曾经排名前列的品牌也许并不排除成为今天的退出者。 在当前的大变革中,头部品牌与边缘品牌的机遇和危机并存,市场竞争的焦点已转向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胜利者。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既有头部品牌为了维持领先地位而加紧步伐,也有边缘品牌为了突破发展瓶颈而不断探索创新。在这场集体的谁吃掉谁的大戏中,头部品牌和边缘品牌的抉择将决定着品牌的未来走向。